牆外麵的時詡並冇有聽清景聆的話,但那熟悉的話音與腔調依舊令他心頭一顫,那宛如亂麻一般的心裡,終於被解開了一個結。
“景聆……”時詡扔掉了手裡的石頭,抑製不住地喊了出,
一旁的程衛臉色一變,連忙跳起來捂住了時詡的嘴,“祖宗,小點聲……”
時詡憋紅了臉,“嗯嗯……”
程衛麵露無奈,這才放開了時詡。
“子定,是你嗎?”
牆的另一邊傳來了景聆詢問的聲音。
時詡扒開了程衛的手,猛吸了兩口氣後,才貼在牆邊,壓低了嗓音,“是我。”
另一邊的景聆顯然是驚訝了一瞬,問道:“你怎麼知道我在這裡?”
“是絳微帶我來的。”時詡背對著牆壁坐了下去,景聆的話音像極了山中的一池泉水,澆滅了時詡心中的焦灼,“你還好嗎?”
“嗯,挺好的。”
時詡心裡鬆了一口氣,他輕輕闔上眼眸,在腦海裡想象著背對著自己的景聆與自己說話時的模樣。
她一定是噙著淺淺的笑意,像自己一般背靠著牆壁,凝視著天邊的那團火燒雲,從喉間溢位輕言細語。
“皇上冇有為難你吧?”時詡平靜地問著,彷彿是像往日一般在府裡與景聆聊天一般。
“冇有。”
“那就好。”時詡眼瞼微垂,唇角不自覺間微揚。
“那你呢?你一定去找皇上了。”
“嗯。”時詡輕笑一聲,話音中帶著苦澀,“皇上不願見我,你說,我是不是很冇用?”
“你已經做得很好了,你不要擔心我,我一切都好。”
景聆溫柔的話音挾著夏日清涼的晚風吹入時詡的耳蝸,溫暖的暮光打在他的側臉上,使他麵部的棱角顯得分外柔和。
與這樣溫馨的場景截然相反的是站在一旁的程衛,他張望著四邊的長街,躊躇幾次後,終於對時詡開了口。
“子定,快到用晚膳的時辰了,待會兒該有人來了。”
時詡沉浸在蜜罐子裡的思緒被倏然拉回,他抬眸看了程衛一眼,喉頭微動,“好。”
時詡側過臉去,帶著笑意對牆那邊的景聆道:“我得走了,你照顧好自己,我很快,就帶你離開。”
話音一落,時詡抵著牆站了起來,而牆後麵也在他即將邁步的同時傳來了聲音:“我等你。”
時詡微低著頭,雙唇緊抿,湧入鼻腔中的酸澀直衝腦門,讓眼眶也浸上了溫熱的濕意。
時詡走到程衛身側,道:“今日謝謝你了。”
程衛一邊走一邊搖頭道:“子定不必謝我,若是冇有皇上的默許,我也不敢帶你進內廷啊。”
時詡看著程衛的側臉,心裡愣了愣。
景聆緊靠著牆,就像是靠著時詡筆直堅硬的後背一樣。不知為何,即便自己與時詡冇有看到對方,但在聽見時詡的聲音後,景聆感覺心裡安穩了不少。也是到了這時,景聆才恍然大悟,原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,自己與時詡,早已互為軟肋。
景聆回到屋中擺弄了一會兒那些香料後,禦膳房送著晚膳進了淩藻宮,景聆看著那一桌子的菜,心裡隱隱感到不對勁。
景聆道:“這麼多菜,是還有誰要來嗎?”
小玉福了福身道:“是皇上,但皇上還在處理政務,他說夫人您可以先用膳,不必等他。”
景聆坐回了榻上,挑開首飾盒,拿起一支銀簪把玩,“我還是等等皇上吧。”
賀暨並冇有讓景聆等太久,一盞茶還未涼,殿外就傳來了內侍的吆喝聲,景聆也放下手裡書下了榻,在賀暨進屋的時候向他行禮。
“表姑不必多禮。”賀暨扶起了景聆,走到桌旁坐下,“表姑怎麼還未用膳?”
景聆坐在賀暨對麵,端起碗給賀
暨舀了碗雞湯,“皇上冇有來,表姑不敢獨自用膳。小心燙。”
賀暨接過熱騰騰的湯碗,說:“表姑是從什麼時候起,對朕也起了畏懼之心?”
景聆夾著菜,說:“皇上是大魏天子,表姑是大魏臣民,臣民對天子,本就是心存敬畏的。”
賀暨俊朗的眉宇間露出遺憾的神采,他捏著勺柄攪了攪熱湯,說:“可朕,也是表姑的侄子。自從父皇崩逝後,朕便是被表姑與姑父看著長大的,表姑對朕除了君臣之情外,難道就冇有親情嗎?”
景聆手裡的動作一停,看向賀暨的眸子裡映出閃爍的火光,她微笑著說:“皇上如今把表姑禁足在這淩藻宮中,還與表姑談什麼親情呢?”
自己當年真冇有看錯,這賀暨不僅與賀遷長得像,就連行事風格都如出一轍,更可怕的是他如今尚且年少,便已將前朝眾臣在朝廷中驅逐了個乾淨,若是再假以時日,時詡還在他身邊效命,與伺虎有何區彆?
二人麵麵相覷,賀暨麵色微沉。過了少頃,賀暨倏然發出一聲輕笑,放下了手裡的湯匙。
賀暨帶著歉意的笑腔道:“此番的確是委屈了表姑了,隻是朕年紀尚小,目光短淺,目前也隻能想到這樣的辦法得到一些東西了。”
“既然是皇上的計謀,表姑委屈什麼呢?”景聆繼續吃著飯,從容不迫。
賀暨眉頭微皺,笑得無奈又惋惜。
景聆道:“那在得到那些東西之後呢,皇上準備怎麼做?”
賀暨回道:“在那之後,朕會放表姑離開。”
景聆柳眉微挑,“那武安侯呢,皇上會怎麼對他?”
賀暨緩緩一愣,將筷子輕輕放在碗沿上,他看見了景聆藏在袖口中一閃而過的銀光,房間內再次恢複靜默。
景聆抬起眼眸,直勾勾地看著賀暨,等待他的回答。她早已經褪去了年少時的稚氣,眉眼間皆是淩厲。
片刻後,賀暨將目光挪向彆處,薄唇微啟:“他是人儘皆知的大魏功臣,朕不會蠢到去動他。”
“在暗處也不會嗎?”景聆接著問。
賀暨深深地吸了口氣,“不會。”
景聆輕點下巴,收斂了眼裡的寒光,“我相信皇上。”
“但是,朕也有一些要求,希望表姑能替朕做到。”賀暨緩緩道。
景聆道:“皇上請講。”
賀暨沉聲道:“朕不會處置武安侯,但朕也同樣不希望再在大魏朝堂上看見他。”
景聆端著碗,拖著碗底的食指微動。
賀暨的要求雖然苛刻,卻正中自己下懷。
景聆輕應一聲,道:“表姑會與侯爺說的,皇上放心。”
賀暨點了點頭,也像是鬆了口氣一般,神色緩和了不少。
聊完這幾句後,二人便冇在飯桌上再說一句話,賀暨用完晚膳後又交代了淩藻宮的宮人幾句,讓他們照顧好景聆,而後便離開了淩藻宮。
而後的半個月,賀暨偶爾會來淩藻宮給景聆送東西,時詡也日日都跪在明華殿前求見賀暨,但賀暨始終冇有召見他。
直到十月的最後一天,時詡終於等來了賀暨的傳召。
時詡從青石板上站起,拖著跪得發軟的小腿,跌跌撞撞地進了明華宮。十月末的劍陽已經轉涼,但午後的太陽依舊熾烈,時詡臉色通紅,額角全是汗珠。
他在殿門外停下,從懷裡掏出景聆的帕子,但又捨不得用,最後還是扯著袖口往臉上擦了一把。
賀暨坐在書桌後麵,一如往常,看了時詡一眼後,又迅速垂下了眸子。
時詡向賀暨行禮後,賀暨率先開了口:“武安侯日日跪在明華殿前,所為何事?”
時詡弓下身子,拱手道:“皇上,臣自十四歲跟隨父兄征戰,十六歲親自掛帥,到如今,已過十年有餘。從小父兄對我的教導
便是忠君愛國,父兄逝世後,臣繼承父兄遺誌,禦外敵,治內亂,如今大魏在皇上的治理下海晏河清,四海昇平,臣與父兄的願望,都已經得以實現。”
“臣是武將,冇有治世之能,臣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,所以……”時詡將那半塊虎符從袖口中掏出,“這半塊虎符,是時候交還給陛下了。”
時詡緩緩抬起頭,邁著沉重的步子,捧著那還帶著自己體溫的虎符走到了賀暨麵前,正聲道:“臣懇請卸下朝中職務,容臣解甲歸田。”
賀暨神色微動,他從楠木桌後站起,徐緩地走到時詡身側,抬起手輕輕碰了碰時詡掌心中的虎符。
“武安侯勞苦功高,何出此言?”賀暨的語氣十分淡漠。
時詡頓時感覺手裡的虎符有了千斤之重,他將腰佝得更低,“大魏如今太平祥和,已經冇有臣的用武之地,也並不希望還有用武之地。”
賀暨眼眸微垂,手不停地撫摸著虎符上的紋路,他道:“孟夫子雲:“生於憂患,死於安樂。”如今的滿丘雖然已經北遷,但朕難保他們不會對大魏再起敵意,屆時若武安侯不在,朕又該派誰迎敵呢?”
時詡道:“江山代有才人出,大魏永遠不會缺少為國儘忠的武將,臣已是無用之人,占著兩千石的官位卻無作為,臣心愧疚至極,如果皇上還念著與臣的君臣之情,就該放臣遠去,免得臣在劍陽羞愧到死。”
明華宮中再次陷入了靜默,屋外的陽光忽然被黑雲遮蓋,天上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。
時詡舉著虎符的雙手已經發酸,站在大明宮中的每一刻,他所說的每一個字,都像一把利刃刺進了他的心裡。
他不知道賀暨究竟還在猶豫什麼。
突然,時詡手上一輕,他抬眼看去,那半塊虎符已經落入了賀暨手中。
屋外的風越吹越大,像是越過了牆壁吹到了時詡的身上,他感覺自己的後背上浸染了一陣惡寒。
接下來呢,接下來賀暨會做什麼?
他會殺掉自己嗎?
賀暨走回了書桌後麵坐著,居高臨下地看著時詡,倏然啟唇:“去吧,你知道表姑在哪裡,但你們隻有兩個時辰的時間離開劍陽。”
時詡頓時腦中一嗡,不可思議地看著賀暨:“皇……皇上……”
“你還站在這裡作什麼?難怪表姑說你呆。”賀暨雙手抱在胸前,用嘲弄的眼神看著時詡,“快走,兩個時辰後,朕可保不準自己會不會改變主意。”
“是。”時詡跪了下來叩首,“臣,多謝皇上。”
時詡從地上爬了起來,快速地退出明華殿,屋外還下著雨,時詡心急,但還是問明華殿的內侍要了把傘,倒不是他自己怕雨,而是怕景聆被淋濕。
時詡踩著積水一路狂奔到淩藻宮,遠遠地便看見淩藻宮的宮門正在緩緩打開,景聆就站在屋簷下,伸手接著從屋簷上墜下的雨線。
時詡跑得更快了,全然顧不上自己身上的衣服已經濕了個透。
景聆慢慢低下頭,一眼便看見正朝著自己跑來的時詡,她頓時睜圓了眼睛,倒抽了一口冷氣後,便跨過門檻朝時詡跑了過去。
“子定!”景聆張開雙臂,撞進了時詡透著溫熱的懷裡,緊緊抱住了他被雨淋濕的身體。
時詡連忙將傘舉到了景聆頭頂,另一隻手按在景聆後背上,往自己懷裡摁,哭腔中帶著堅硬:“景聆……”
景聆抬起頭,眼眶已經紅了,她輕輕抹著時詡臉上的雨水,道:“你不是打傘了嗎,怎麼還淋了這麼多雨?你跑什麼跑,我又不會不等你……”
景聆的話才說到一半,那沾著雨水的炙熱的唇就朝著自己貼了上來,把自己的話強行撞回喉嚨裡。
炙熱又曖昧的氣息在陰冷的雨天被點燃,時詡將傘打得低了些,剛好遮住了景聆的臉。
路過
的宮人不敢多看,光聽著那些動靜就已經是足夠令人麵紅耳赤。
時詡微喘著氣從景聆臉上挪開,充血的唇瓣上還掛著晶瑩。二人不敢在宮裡多待,離宮後,景聆和時詡便在府裡收拾了些東西後,以最快的速度離開了劍陽。
後來很長一段時間,時詡和景聆都冇有固定的住所,隻是在外漂泊,帶著景聆把大魏的各個州郡走了個遍,甚至有一年,還去了遙遠的滿丘看望賀眠。偶爾走累了,就在所到之地歇上一陣子,然後繼續去下一個地方。
正文完。